50岁出道27年,直到现在才翻红?李乃文这个“老baby”,简直把娱乐圈玩成了养成系游戏,引无数网友“嗷嗷叫好”,转头还把综艺节目凑成了中年喜剧全明星赛。你以为娱乐圈只认小鲜肉吃香?看看今年的综艺播放榜,刘晓庆、唐国强、叶童、李乃文那些“逆龄出道”的老戏骨们正用“老来得粉”狠狠教年轻人做人。这届网友简直出奇,集体甘当“姨夫、姨妈粉”,封李乃文“综艺之神”。咋了?流量宇宙这回偏要玩点年纪大的,还越老越能整事!问题来了,中年艺人咋就成了综艺爆款新密码?这届综艺玩得这么花,老baby们能一直“香”下去吗?来,咱们慢慢扒。
今年的娱乐圈简直反套路,网络上流传一句——“越老越妖,五六十岁正闯荒”。不信你一边是小鲜肉舞台上扭脖哭鼻子,一边是老艺人组团杀进综艺,以李乃文为首的老baby们,玩得正欢。一会儿站在镜头前被泼梗毒舌,一会儿舞台上互搂肩“够气口”。什么流量思维、年龄焦虑统统甩一边去,李乃文、刘晓庆、唐国强、叶童这些戏骨集体上综艺,把节目都搅成了“高龄喜剧团”。
有网友调侃“他年轻时是文艺气质主角,现在变成综艺界的梗王。”这一波倒立人生,细品就是个挣扎的反转剧。你说“老baby”逆袭只是碰巧?人家明明是顺势而为,凭着一把年纪还能玩梗爆笑,难道不是内娱最后的底气?年纪大了+综艺小白,那种生涩喜感,和小鲜肉的“套路表演”比起来,简直新鲜到炸锅。
再来数数李乃文的“综艺三连击”,不仅有笑点,连节目事故都能整出花。《哈哈哈哈哈》上,他原本是飞行嘉宾,结果一波“卧底牌脸都慌歪了”的极限表演,把观众笑到翻江倒海;又和范志毅PK,嘴皮子一绕,硬把PK说成PC,全场直接“瓜保熟”;邓超打台球遇到李乃文,全程耍赖不还手,简直让人怀疑这哥不是综艺之神就是东北亲戚派来的。至于《地球超新鲜》,“背龚俊背成宫崎骏”、“瞪着懵圈大眼睛全程脱线”,属实把脱口秀玩出了新段子,连袜子都能综艺出圈,送上“袜叔”封号。到《王牌对王牌》第九季,和金靖一搂肩,两人互养互油活成了顶级“嗑糖”现场。李乃文这股反差萌,“一身正装头发一白”,气质干部,秒切幽默段子,分分钟让人怀疑这是外星生物混进了综艺。
不止李乃文,今年各路高龄艺人也集体杀入综艺。一边是刘晓庆,75岁在《一路繁花》上飙高原、游泳、爬玉龙雪山,遇老人喊大爷,忙到比年轻人还拼,气血和体力双领先;一边是叶童,《乘风2025》舞台边学边跳,夜里熬体力,带队拿全场第一;唐国强在《这是我的西游》,分不清年轻偶像脸和名字,出口就是“你看这俩长得一样”,活得比马冬梅还带劲。唐老师还一不小心在优酷节目上公然表白竞品B站,现场笑声分分钟能让粉圈撕到天黑。这届老baby,走到哪儿都有生涩感、松弛感和不装的底气,一点“出错”都能唤起观众的共鸣——你品品,这不就是我们家里的叔叔、大爷、姨妈活脱脱上了舞台!
但这种“老baby”效应真能一直香?真要刨根问底,这神秘感其实有保鲜期。好比大锅炖肉,头回吃的是新鲜,连着几顿就变成日常。老baby一开始上综艺,观众不熟悉他们的风格,个个都觉得是意外的萌、反差的鲜,可这梗如果玩多了,慢慢就会像邓超、陈赫那帮“综艺老油条”,不再有新意,节目效果也逐步脱模变成套路。
而且上综艺对于演技派来说是把“双刃剑”,名利能来得快,但也消耗了演员的神秘气质。原先李乃文小众主演作品里,那种冷峻、斯文败类的干部气场,遇上综艺搞笑后,观众对他角色的认知很容易混淆。节目组一拥而上挖梗收视,结果演员个人品牌倒被稀释了不少。再看刘晓庆、叶童、唐国强这些院线大咖,高强度录制确实能吸粉,可跑出花样也失了那份距感。综艺这活儿既能让他们一夜爆红,又会让角色定型和个人形象泄露,“新鲜感老了,粉丝就麻了”。
反方观点也是一波接一波。网络上不少人琢磨你说刘晓庆高原上空腹猛飙,是不是有点太拼?蔡明低血糖手抖,李乃文摔破皮,这“高龄应力”会不会过犹不及?有人痛批节目组“虐老”,说玩笑式的极限挑战其实就是消耗老艺人身体,赚流量不顾后果。不少粉丝也替家里同龄人担忧“这些节目能不能别拿年龄当卖点?”
但正所谓“打铁还需老身板”,老baby们不仅没被舆论压垮,反倒靠“拼劲”又杀出了新高峰。刘晓庆那股子硬气,遭遇装修中毒还撑着录节目,“艺人要拼,身体要撑”,一边吐一边爬雪山,咋看咋有点硬核文艺范。而叶童凌晨舞蹈练到凌晨、唐国强迷糊认人,“认错名字都能出圈”,这些画风都给综艺节目焊上了真诚感。观众腻了小鲜肉的表演套路,反而更喜欢老baby们的松弛和“不装”。刚开始大家觉得刘晓庆是来带节奏,没想到她自己一马当先“卷”得所有年轻人都服气。这种“老来得宝”的综艺混搭感,硬生生把节目气氛拉高到新高度。
李乃文也不是只顾爆梗,在采访里多次强调“根还是在角色里”,明白综艺带流量,但演技才是本事。他倒也拎得清,不让综艺带跑偏了主业。这样既能踩流量点,又能守住专业底线。对,大半夜网友刷到这些老baby翻红,心里也是钦佩“人家活到老学到老,拼得比你还狠!”这种反差真不是吹的,观众见了以后,除了笑还真能被感动。
这波综艺节目文化转型不是没原因。娱乐圈早年就有“老戏骨飙戏”的梗,只不过以前侧重影视剧而不是综艺。老baby们进军综艺,有点像是东北婚宴现场里大爷大妈抢麦一展歌喉,不小心就成了全场高能。更关键的,是这些老艺人愿意放下身段、转型拥抱大众。在节目里,他们摔跤、认名字、爆梗什么都敢,没点松紧自如的心态,玩不出综艺新鲜感。
而老baby大军集体出道,这直接刺激了市场。“老baby”成了综艺爆款密码,被节目组当成金字招牌,网友也乐得围观。娱乐这锅饭,年纪不是问题,“只要能整事儿,年龄都是浮云”。网友说得妙“只有综艺新鲜感才是真绝对,倒不是岁数大小的问题。”
彩虹糖吃多了也是腻。综艺节目对老baby的“高龄冲浪”日渐常态,“老baby综艺化”从新鲜到泛滥,隐隐带来新问题。首先观众对这些反差和萌点逐渐接受,节目组逐渐失去维持神秘感的篮杆子。你每次都让唐国强认错脸、让叶童再去压场练跳,那新鲜感一次次被消耗,也难保哪天观众厌倦,再弄点别的花头去追流量。
更大的危机,其实是艺人身体和形象的双重考验。高强度录制、变相挑战极限,年纪大了再玩这些,健康风险就像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剑。节目组营造“拼搏”“励志”,但一不小心就是玩笑和风险间的灰色地带。粉丝心疼,观众质疑,“老baby”身上的韧劲儿如果被过度消耗,短期能红,长期不见得真好。
还有个容易忽视的小问题——综艺节目太依赖“老baby”,反过来会让新星缺乏上升空间。大家为老baby鼓掌,但总得给年轻人机会,不能只玩一边倒的怀旧情结。谁能保证新鲜感永远持续?一旦老baby成了综艺标配,观众纵然有情怀蛋糕,但终究还得回归节目内容和艺人专业性。
分歧也随之加深。有人主张老baby别太玩,保留点神秘感,以免沦为流量工具。有人觉得只要能带乐趣就好,无需管形象和专业。市场、观众、艺人三方立场变得越来越分裂,和解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实话吧,各路综艺节目摆出“老baby”当流量炸弹,明摆着是为收视、为话题、为热搜。你们夸得天花乱坠,什么“活到老拼到老”“精神滋养”,听着挺正能量,可要我说,这也算得是有点“割韭菜”。节目组真心关爱大龄艺人?多少还是打的“情怀牌”“惊喜牌”罢了。没点真内容,观众随时能腻。不如再琢磨琢磨,别光玩梗,偶尔也照照镜子,给老baby留点韧劲儿和面子。下回,能不能不光让大龄艺人拼,也给年轻人留个板凳?金句可以多来点,汗水还是自己留着,为了热闹就拼老,岁数咱可不是万能药。
“今年内娱靠‘老baby’逆风翻盘,满屏都是大龄艺人神操作——你说这是一场对中年演员的真挚致敬,还是流量操控下的炒冷饭?节目组频频‘虐老’,观众跟着叫好,到底是感动还是消费?你更欢迎老baby霸屏综艺,还是盼着新星出头?评论区来掰掰,谁的综艺路才能长红?”
股票配资客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