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最近到底出了什么大事?总统突然取消了访华行程,街头也不太平,社交媒体上传来各种视频和消息,让人不禁想问:一个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国家,怎么突然变得风波不断?其实,印尼的矛盾和困扰是多方面叠加的,绝对不是外界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走进印尼,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它极其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个国家号称“千岛之国”,光是岛屿就有上万座,更别说生活在这些岛屿上的民族和宗教有多少了。这里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有基督徒、印度教、佛教、原住民信仰,每天的生活里,宗教和文化的差异随处可见。你可能以为多元文化很美好,但在现实中,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时不时还会爆发严重的社会动荡。比如,前些年雅加达的示威游行、社会抗议,背后其实都有宗教和族群分化的影子。就算政府和各路精英想要推动国家团结,但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这些差异总是让治理变得非常棘手。有调查显示,印尼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宗教矛盾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可问题还不止于此。印尼经济这两年看着热闹,背后却有很大的隐忧。这个国家有丰富的煤炭、棕榈油、橡胶等天然资源,每年出口额都很可观。可是,靠天吃饭的日子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一波动,印尼的经济就跟着上上下下。举个例子,不久前全球棕榈油价格大跌,当地很多小农户的日子就变得特别难过。世界银行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印尼的财政收入有三分之一都依赖大宗商品出口,这种局面让国家经济很难抗风险。有人说资源是“甜蜜的负担”,其实说的就是印尼这种情况。
印尼人也不是没想办法自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革这几年也算投入不少,可谁都知道,这种短板不是一两年能补上的。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差距真的很大。大城市的孩子可以上好学校,乡村地区的孩子却可能得走几个小时山路才能到教室。亚洲开发银行发布过一份报告,说印尼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左右。你说,光靠资源出口,能发展的了多快?很多印尼年轻人心里都明白,要想彻底改变命运,教育才是关键。可现实总是残酷的,资源分配的不均,让很多人连融入城市的机会都没有。
说到年轻人,印尼是全球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乍一看是优势,毕竟年轻人多,干劲足,消费能力强。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跨国企业把工厂搬到了印尼,把这里当成新的产业链中心。产业转移带来了工作岗位和经济活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作的增加没有带来收入的普遍提升,反而让贫富差距更大了。腐败问题也很头疼,很多外国投资者在印尼做生意都觉得“有点猫腻”,有些明面上推动发展的项目,实际上变成了某些人的“摇钱树”。调查数据显示,印尼的基尼系数这几年一直在升高,社会分化日益明显。有人说,印尼的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也有人担心,他们也是未来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印尼的资源可不只是煤炭和棕榈油,最近几年最火的还是镍。全球都在搞新能源,电池、芯片都离不开镍。印尼的镍储量全球第一,直接占了全球一半左右。这让印尼成了不少国际大国的“香饽饽”。各方势力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稍有风吹草动,背后就有资本、政治势力较劲。比如前几年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冲突,表面上是土地争议,实际上和稀土资源、矿产利益有很大关系。印尼的地缘环境说复杂也复杂,说脆弱也脆弱,国际社会每次关注焦点一转移,这里总会出点幺蛾子。
再看看大环境。最近乌克兰和巴以局势稍微平稳,亚洲这边的地缘压力就上来了。印尼地处东南亚核心,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全球经济格局在变化,外部力量也在不断渗透。对东南亚甚至全亚洲来说,印尼这样的国家,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专家们的分析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亚洲可能成为全球新一轮博弈的焦点,而印尼的每一次动荡,其实都在全球产业和地缘棋局上投下了阴影。
说到底,印尼的路怎么走?发展是必须的,治理不能松。只有发展和治理两手抓,才能消化掉那些被历史和现实拉扯出来的矛盾。希望这个万岛之国能抓住时代的机会,不再让悲剧重演。
股票配资客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