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的背景下,“文化出海”浪潮汹涌。
7月29日,在“文化出海——生态协同与模式创新”的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完美世界、世纪华通、上海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这些产学研领域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产品扬帆海外的成功经验、多元化市场开拓策略以及日益凸显的合规化挑战。
“三力”交融驱动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指出,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背后离不开产业“硬实力”、文化“自信力”与用户“共情力”。他认为,《黑神话:悟空》、拉布布(Labubu)等文化产品在海外取得的瞩目成就,正是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产业“硬实力”,伊迪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世界先进技术和水平,在这样的工业基础之上,爆款产品出现是必然结果。
伊迪认为,某个文化产品突然火了,大家看到的是当下硬实力的体现,而背后则是文化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最终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他指出,所谓“硬实力”,是指文化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出口,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产业链,文化产业也已经具有很强的工业属性。
而文化“自信力”则决定了创作方向,引导企业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挖鲜活的人物、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并通过新视角赋予其当代价值和全球共鸣,《黑神话:悟空》《哪吒》及融合多元文化的拉布布皆是例证。
在伊迪看来,用户“共情力”是决定成败的最核心关键。他强调,无论产品包装如何华丽、故事讲述如何动听,若不能引发用户共鸣,尤其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时代,成功将难以企及。
伊迪以《黑神话:悟空》中“天命人”角色和《哪吒》“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为例,说明成功产品要善于激发用户的情感链接和表达欲望。据悉,完美世界坚持“全球制作、全球发行、全球伙伴”的出海战略,其产品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坚持长期主义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面向欧美国家,还拓展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市场。
面对多元化的市场拓展转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伟长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包国强强调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主体作用。他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拓展,我们过去看得见的丝绸之路又拓展出一条路,就是‘丝网’。”
包国强认为,文化出海并非仅是文化企业的责任,所有企业都应承担文化责任,关键在于将这种责任转化为“可感知、可浸润的产品”。他建议,不同企业在生态构建中扮演不同角色。龙头企业发挥锚定作用,平台企业构建生态枢纽,跨界企业则需聚焦价值链重构。在横向合作上,应着力实现核心内容圈层、技术支撑圈层与渠道圈层的联动协同。
在模式创新维度,包国强提出,要善用用户共创模式,摒弃单向思维,利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来吸引用户参与内容创造;同时通过技术赋能实现高维度的体验融合,因为“产品的体验、应用场景至关重要,缺乏这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应用效果将大打折扣”;此外,做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平衡尤为关键,他特别指出东南亚市场在融合中国文化方面具备“超级可能性”。
世纪华通董事会秘书、副总裁黄怡在论坛上分享了点点互动的出海经验。他表示,海外市场拓展总结起来就三点:更好地了解国外的用户习惯;把握国外市场变化;更加地专注自身的发展。
点点互动是世纪华通旗下子公司,目前已跻身游戏出海榜前列。黄怡表示,世纪华通今年上半年收入170亿元左右,有大约100亿元来自出海游戏。其中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表现突出。
黄怡表示,点点互动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经验表明,首先要充分了解国外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国外的游戏第一大品类是消除类等休闲游戏为主,这与国内以射击游戏、MOBA游戏(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为主的市场环境并不相同。点点互动在国外的成功也是抓住了休闲类游戏和传统SLG游戏(策略类游戏)融合契机。
此外,抓住国外游戏行业的变化趋势对于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同样至关重要。黄怡指出,以前玩家想玩什么游戏是自己去找,现在主要来源于广告公司、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投流渠道推送。过去三四年,国外的投流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国外第一梯队的投流厂商披上了AI的外壳,它的投流更加精准高效,这也相应地改变了投流的规则。“点点互动以前是做发行代理的,我们和国外第一梯队的投流厂商一起成长,并适应市场变化,抓住了这个比较大的历史契机。”
在黄怡看来,点点互动对产品的专注度,同样是其在海外取得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外不太能挣短期的钱。这就需要企业专注自己的品类,并且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一直坚持下去。”
“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做长期的事情。”黄怡认为,出海首先要选择一条相对较长的赛道。点点互动在海外选择的主要是SLG赛道,这个游戏品类爆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在8—10年。同时,黄怡还表示,出海需要在业务上保持专注度。虽然点点互动在国外的员工不算多,大部分主要是在北京,但很多人都是24小时响应的,他们可以做到国外的产品和流量发生变化时,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经营管理层,所以运营能力比一般的游戏公司更加强。
ESG合规化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ESG合规已成为企业出海无法回避的课题。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ESG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问徐蓉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正遭遇ESG合规的挑战,过去被视为“锦上添花”的ESG,如今必须升级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徐蓉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核心难题首先在于日益严苛的ESG法规,尤其欧盟供应链尽职调查法令、CSRD及电池护照等新规。例如,根据欧盟新规,自2027年起,所有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电池必须拥有“电池护照”,即动力电池的“数字身份证”。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电池成分、材料来源、健康状态及回收信息等。此类法规的影响不仅涉及传统制造企业,也将涵盖AI互联网等企业。
产业链协同困境构成另一重挑战。中小企业在面对海外链主企业的供应链转型要求时,碳排放强度等成本分担机制尚未明确;地缘政治引发的断钩风险则突出表现在制造业原材料供应环节。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正通过三大举措助力企业应对:开发免费ESG自诊断工具,让企业精准定位风险项并联动产业创新中心匹配认证培训、绿色金融等七类服务;推出政策套餐支持企业ESG信息披露和表现;最关键的是推动创新金融产品,与人行下属认证机构合作开展一站式“平台+鉴证”可持续挂钩贷款试点,已吸引十多家银行加入园区金融服务平台,首单业务已成功落地并在国家金融展联合北京银行发布。
股票配资客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